本報記者 苑世敏在
珠海博物館第八展廳“海洋紀事”的“海戰風云”展區,以文物展品和聲光電手段展示了歷史上著名的宋元海戰,這是發生在今天
珠海及鄰近區域、記錄了民族碰撞與融合的重大歷史事件,即744年前的十字門海戰。“人們通常知道宋元的最后一戰是崖門海戰,但之前的十字門海戰卻鮮為人知。在崖門海戰前,1277年11月,宋端宗趙昰的行朝帶領幾十萬軍民從福州經潮汕一路來到井澳(今十字門),在這里停留并設臨時行宮。在此期間,宋元兩軍共發生了4次大海戰,參戰軍民多達50萬人。中央電視臺《國寶檔案》欄目據此拍攝了《十字門大海戰》紀錄片,于2014年12月17日播出!敝楹2┪镳^副館長王彪介紹道。從井澳到仙女澳再到十字門“十字門”史書上稱為“井澳”,是指現在的珠海橫琴深井山與澳門之間的水域。700多年前,這片水域由4座山(島),西側的大小橫琴山和東側的路環、氹仔山,劃出了十字型水道,故稱十字門。“在宋代時,這里被稱為‘仙女澳’,也被稱為‘香山井澳’,現在的橫琴仍存深井地名。當時這里是一個海灣,如今滄海變桑田!蓖醣胝f,“700多年前,由于這片區域許多山、島還沒有人煙也無地名,所以古人主要以‘井澳’為記錄此次海戰事的地名,從這里開始的大海戰先后有4次,因為主要發生在這片水域,后人稱之為十字門海戰!十字門海戰前因后果據王彪介紹,明代依據宋史編撰的史書《宋史紀事本末》中有“二王之立”的記錄,記載了十字門海戰的前因后果。1276年,元軍進入南宋都城臨安(今浙江杭州),南宋謝太后率百官向元軍投降,而當時的楊淑妃則帶著益王趙昰、廣王趙昺及部分大臣和軍民南下閩、粵繼續抗戰。他們走水路先到溫州,一路聚集軍民,再到福州,在那里擁戴益王即位,改元景炎。大臣陳宜中、張世杰備海舟保護小皇帝趙昰及廣王趙昺,“時軍十七萬人、民兵三十萬人、淮兵萬人”!斑@應該就是南宋小皇帝帶著近50萬軍民南逃的數字出處!蓖醣虢榻B。1276年11月,宋端宗趙昰在左丞相陳宜中、樞密副使張世杰護衛下,率領大軍離開福州,經泉州后,南撤到
廣東尋求出路。到
廣東后從潮州到惠州,再到東莞附近,元將劉深一路追擊。張世杰不敵元軍,帶著小皇帝從秀山(今虎門)來到了珠江口的井澳。“我們在“海洋記事”展覽中,專門用路線圖的形式簡明扼要地勾勒出十字門海戰前后的形勢圖,方便觀眾了解!蓖醣胝f。四場海戰驚心動魄明代香山舉人黃瑜的《悲井澳》寫道:“白雁過,江南破,更無一寸土可坐。自閩入廣隨波流,胡塵暗天天亦愁,黃蘆霾岸風颼颼。上有深井山,下有仙女澳,漁舟不往御舟到。風吹御舟力排奡,嗟嗟悲哉誰與告!景炎二年(1277年)10月端宗移駐香山縣,暫時以馬南寶家為行宮,香山人捐糧出人,擁宋抗元。不久,元軍發動十字門海戰。王彪介紹,傳統的說法是進行了四場海戰。第一戰是井澳海戰,元水師在當年11月中突襲井澳,獲勝后撤出。第二戰是在11月下旬,元將哈喇歹、宣撫使梁雄飛、招討使王天祿合兵圍攻香山島南端的濠鏡澳(今澳門)。宋軍大敗,被奪去大批戰船和軍資器械。陳宜中、張世杰帶領數千官兵突圍而出。第三戰是井澳反擊戰。景炎二年(1277年)12月,元將劉深襲井澳。宋師順風放火反攻,擊退元軍,取得一次難得的勝利。但隨后卻遇見臺風(這個季節臺風很少見),御舟傾覆,小皇帝掉入海里,救上來后受驚嚇得病。第四戰是謝女峽追逐戰。12月下旬,劉深重整隊伍攻謝女峽!按藨鸬攸c存疑,史書相傳謝女峽為小橫琴島,說是仙女峽的諧音,但近世研究資料表明謝女峽應為瓊州海峽,也就是靠近雷州、化州之地,這樣才有元軍整軍后遠距離從十字門追逐到謝女峽之說,也才有可能追至海南島文昌附近的七洲列島,因為宋軍打算去占城!蓖醣胝f。四場海戰下來,宋軍遭受重創,損兵折將近半,元氣大傷。元軍追至七洲洋,再創宋軍。“‘羯來南海上,人死亂如麻。腥浪拍心碎,飆風吹鬢華’。文天祥這首詩《南海?羯來南海上》,詠嘆的就是這段慘烈的大海戰!蓖醣胝f。景炎三年(1278年)2月,剩下的宋軍離開香山,遷到碙洲(今湛江硇洲島),后又轉至新會縣崖山。這之后才有了那場慘烈的崖門海戰。專家點評珠海博物館副館長王彪:“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照古人!眮児鸥邟斓拿髟抡找姍M琴十字門海域的前世今生,那一場場浴血的廝殺、一幕幕的生離死別,朝代更迭之戰的前塵往事早已湮沒在史籍故紙的字里行間。值得慶幸的是,中華文明的傳承并沒有中斷,薪火相傳在歷史記憶中,也穿越到今天的珠海博物館里,這段歷史沒有被人們遺忘。
火幣網